來源:央廣網北京 3月28日消息(記者韓曉)
據中國鄉村之聲《三農中國》報道,所謂有機農業,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、農藥,而采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。數據顯示,目前全球有機產品市場規模已經達到900億歐元。
中國是世界有機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,中國有機食品消費市場以每年25%的速度增長,有機市場規模位列世界第四。然而,我國有機產品生產面積占農業生產總面積的比重仍然不高,人均消費有機產品的金額也很低,這是為什么呢?
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,近些年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有機農產品代替普通農產品。但是,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,國內有機農產品的發展卻慢了很多,這是為什么呢?
不得不說,一些消費者對有機農產品不買賬并不是毫無原因。畢竟,大部分人仍然沒有意識到有機農產品的好處,也不知道怎么區分有機農產品和普通農產品,這就為有機農產品的銷售帶去了很多阻礙。不僅如此,現如今市場上的一些有機農產品質量仍然參差不齊,也有一些假冒有機的產品,導致消費者上當受騙。
當然,中國消費者對機農產品不信任只是一個方面,有機農產品的價格高于傳統農產品,也是導致有機農產品不好賣的重要原因。中國有機農產品高于傳統農產品價格2倍以上。在高端商超有機農產品還會有人問津,但在普通菜市場,有機農產品幾乎很難銷售。在中國,有機產品市場依然是小眾市場,消費者對有機農產品認知很少,接受度也不高。
該怎么打破這一僵局,讓有機農業的發展突破瓶頸呢?或許,國外有機農業的發展能夠給我們啟示。
美國是有機農業發展大國,截止目前,美國的有機消費市場金額增長達到475億美元,位居世界首位。為了推進有機農業發展,美國特別頒布了《有機農產品生產法案》,這也是世界上最早頒布有機產品標準法案的國家。《法案》的頒布讓那些假冒有機的農產品得到了有力的懲罰,未經認證私自貼上“有機”標簽,在美國會被提起刑事訴訟面臨坐牢,并被罰款上萬美元。
另外,美國有機食品認證是“過程認證”,而不是“產品認證”,就是對農田、農民的耕作、食品的處置、加工、倉儲、運輸食品供給鏈的過程進行檢查,看是否符合有機食品生產標準,而不僅僅只檢驗食品里含不含被禁止的成分。正是這樣嚴格的法律,讓美國的有機農產品發展得到了相應的保護。
除了美國,日本的有機農業同樣在迅速發展。日本是怎么解決有機產品的高價問題呢?原來,日本采用了一種“社區支持農業”的模式,也就是說,常規市場根據供求定價,但社區支持農業下的農夫市集里,價格可以由雙方共同協商確定。日本曾經有一項調查顯示,日本的消費者很愿意為高質量產品付出更多成本,但是只接受高出常規市場20%-30%的幅度。因此,社區售賣的有機農產品,正是根據這樣的意愿而自行商定出合適的價格。這種買賣雙方相互提攜的模式,不僅讓消費者買到了物美價廉的商品,同時也可以避免生產者受到市場價格波動的沖擊,讓農民可以專心耕作,維持有機食材長久而穩定的供應。
除此以外,在法國等歐洲國家,當地也同樣注重有機農業的發展,在不同產區,每年生產的有機農產品都是限量的,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這種做法更能控制產品的品質。所謂物依稀為貴,正是因為產量少,當地的老百姓對有機農產品才更加追求。目前,有六成法國人每個月都會購買有機食品,甚至10%的人每天吃,僅有12%的人聲稱自己從沒吃過。由此可見,有機食品對法國人而言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
相比較于國外,中國擁有更大的消費群體,也擁有更優質的農業資源和生產者,未來,有機農業一定還會大步前進。我們可以借鑒外國經驗,吸取國外發展有機農業的教訓,更好地推進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。